
世间唯有美食不可辜负
这段时间专心带娃,请吃和吃请的事儿已清心寡欲得如同大内的李大总管一样,虽然酒池肉林的日子久远得如同春梦,但不妨碍我思考一些形而上的问题,比如一条好舌头是如何炼成的。
一条好的舌头,必定是尝尽人间百味,却还保有细腻的味觉。上天造人,在上下牙齿之间安放了一条布满味蕾的舌头,及时要让味蕾感受时间的一切滋味。吃与阶级无关,与贫富无关,人人一条布满味蕾的舌头,就是要抹平阶级贫富美丑等一切的不平。所以,味蕾才是最公平的上帝。
科学家说,人一出生就有味觉能力,一个月以内就可以分辨甜、香、酸等味道,六个月到一岁婴儿的味觉发育最为灵敏,而三岁以内就基本确定了人的味觉,所以,三岁算是人的口育期。俗话说,三岁看老,味觉的培养也不例外,而婴儿三岁之前对某种味道的钟爱,会贯穿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口味。
美食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属于艺术的范畴,美食的色香味,是视觉嗅觉味觉三位一体的综合,三种感觉作用于人,获得的感受远比其他的艺术形式来得丰富,既有想象空间又有实在的感觉,高于音乐、绘画、诗歌等形式带来的感觉。所有的味觉感受,都是通过味蕾来实现的,所以,味蕾之于舌头,就好像思想之于灵魂。
一道美食,在色相上不仅要求“秀色可餐”,在香味上也要求做到“绕梁三日”,至于味道带给味蕾的冲击,如果不让身体来一次很爽的那种冷战,实在不能打满分。而舌头,走心还是走胃,全在味蕾,作为在色香味与灵魂之间的一道桥梁,味蕾其实是引子,催化味蕾充血,变得敏感柔弱,感受食物的味道,感受食材、酱汁、火候、技巧细微之处的层层变化,从而获得快感和满足。
对有追求的吃货来说,美食就是他们膜拜的上帝,吃便是一件可称之为信仰的事情,所以吃货小处从来不随便,大处也不马虎。味蕾作为与美食作沟通的灵媒,如果失灵,一切进口的食物就如同牛嚼牡丹,无趣得很。
吃,有时候可以是象征,食物的味道在味蕾上进行着铺陈罗列,酸甜苦辣咸,勾连着你的人生体验,形成自我的美食观。美食观正确,你的三观就正确,三观正确,你的人生就正确。
所以,味蕾决定你的人生。
这不是一个唬人的命题。
(毛晓宁)